消費者貸款與房地產趨勢

SamSam
6 min readMar 12, 2019

--

好吧,小弟果然不能不接受,自以為寫的再逗趣實用的知識的文章,還是很難直接提昇人氣。不如還是來些雅俗共賞的,先講求不傷身體,再講求效果。

根據ptt房地產放款的一篇文章,釣出了小弟的一點想法,依照淺薄的知識,做些純數據的解讀。真正的趨勢與結果,是否能夠借鑒日本的經驗,就見仁見智了。不想多著筆墨在此。

同時,小弟也堅持,發文章要有態度,我不想做個無謂兩面討好的人。對就是對,錯了那也就是錯,改過就好。

態度先放出來:

個人對房價房地產趨勢的判斷,是看跌的。

文章結論一樣先給,態度態度。

  1. 日本房地產的泡沫趨勢與台灣走向近似
  2. 台灣其他經濟產業不如日本蓬勃,獨壓一注
  3. 日本房產真正苛稅以前就已泡沫
  4. 台灣目前放貸金額是日本泡沫前的兩倍之多啊…
沒做survey之前我還沒那麼驚訝...

先分享一篇我覺得不錯的

http://blog.moneydj.com/news/2018/06/15/%E4%BB%A5%E5%8F%B2%E7%82%BA%E9%91%92%EF%BC%9A%E6%97%A5%E6%9C%AC%E9%87%91%E8%9E%8D%E9%96%8B%E6%94%BE%E5%B8%B6%E4%BE%86%E4%BA%86%E5%93%AA%E4%BA%9B%E7%B6%93%E9%A9%97%E8%88%87%E6%95%99%E8%A8%93%EF%BC%9F/

再來我必須要收集資料才能分析對吧。我原本以為上網找號稱數位化超級高的台灣政府資料,一定很簡單,超簡單,簡直不要太簡單對吧!

複習一下:

1. 收資料

2. 處理資料

3. 建立資料流framework

4. 分析資料

5. 應用資料分析結果

職業給我的殘酷訓練,做起來比看正妹還簡單啊!

真的啊

我的勇氣是梁靜茹給我的!

好啦,是global survey給我的。信心爆棚

除了少子化與房價,我們還有政府數位化世界第一。說是這樣說啦....

結果,然後我就開始了查詢人生。

歷經,財政部金融局、銀行局、中央銀行、行政院主計處、國家發展委員會、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(金管會)的來回掙扎,還有各種醜陋、難用、愚蠢的格式設計與excel設計,終於被我找到raw data,然後自己用excel畫出我自己覺得好用的圖了。嗯我的人生就這樣一個半小時過去了… 其實有水準的bi是各行各業都缺的吧,恩...

傻的好天真

各位大大,不要小看你的政府,也不要任意相信什麼鬼資料。因為KPI很多時候是拿來做的,拿來騙自己的啊... 成果好壞一目了然,還真的需要KPI嗎?我 X)(&#(I@#H%OI#(* 性相近,習相遠。

嗚嗚…
好啦看圖說故事

我們發現,購置住宅貸款佔比是所有項目最高,這其實尚算合理,是因為購屋本來就會是消費性最大金額的一宗。但就是那個but,這個「比例」不應該這麼劇烈更動的啊大大!

我接下來要說個驚悚的故事,真實發生在台灣。請各位看這個數字從1997年的60%左右,一路飆漲到2018年的85%左右。各位啊….我們的經濟整整多了20%的「佔比成長」在房產上。再用更驚悚的話來說,我們胼手胝足,努力奮鬥,就是為了買房子。我們這代簡直不能太努力,超級努力的為了人生在奮鬥。證據我說給你們聽,先深呼吸喝口茶,恐怖的來囉我有雷你們。

  1. 信用卡超刷 →降低。減少享受。
  2. 機關團體職工福利貸款 →降低。減少享受。
  3. 房屋修繕貸款 →降低。減少享受。
  4. 建築貸款 →提高。我不想再說什麼評論...
  5. 其他貸款差不多是持平

你看多努力,我們就是為了這個房子,甚至壞了都不敢修不敢裝潢,深怕不斷上漲的房貸付不出來。小弟要說我們是這20年來最努力的一群人絕不誇張,數字在這邊。

那麼還有一個廣為人知,卻可能不想去看數字的夢魘,就是少子化與空屋率。一樣把這個數字給各位,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世界的驕傲….

總生育率

好啦有贏地獄南韓啊~XD

空屋率

超英趕美是應該要的

就提供數據給各位,自行判斷囉。小弟也有表態,但僅供參考。晚安~

3/13補充,本篇有些先入為主的原生概念認知,還是要補充一下比較完整。

房價上漲是這個比例大幅成長的原因之一,如果薪水或是GDP有相應成長,儲蓄率也沒特別增加,那麼我們仍然是得平心靜氣的看待房市的自由市場機制。當然,我是不相信薪水如果也相應成長,其他貸款比例會下降連動。這層屬於比較隱含的概念,就補充說明。

而且,我們往往只歸責外在,炒作總要有個最後接刀的人🔪,就是所謂住套房的。終端自住消費者恰好坐實了這個市場,把刀接好接滿,雙手鮮血淋漓,怎麼能純怪政府不遏止呢?值得深思與實際行動。

--

--

SamSam
SamSam

Written by SamSam

用有限的資料知識探索無限的世界

No responses yet